全真教 历史上全真教丘处机在全真教的地位?

admin天气2023-12-14 02:16:35860

1、历史上全真教丘处机在全真教的地位?

丘处机在中国到道家的历史上可谓声名远扬,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直到现在仍然名声不减。

王重阳弟子丘处机 创全真龙门派

丘处机师从道家名师王重阳。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

丘处机十九岁就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

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

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丘处机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丘处机在陕西石爵溪洞穴中住了六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励志精修七年。

贞祐二年(1214)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元太祖闻其名,派使者召请,丘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返归燕京后,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

丘处机真人照片

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

根据《元史》等文献记载,丘处机死于1227年的农历七月初九,享年80岁。不过后世出于对他的尊敬,也有许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其中就有说他活了整整300岁。

丘处机本身是一个道教宗师,道士在世人的眼中就应该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形象,他们常常就给人一种特别长寿特别会养生的印象,因此丑陋穷酸的钟馗常常被批评不像是个道士。而丘处机就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养生学家。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

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丘处机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另外还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

丘处机不仅宣传济世安民主张,而且也身体力行。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今阿富汗境内),他就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利用宫观广发度牒,安抚了大批无以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从而免除了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

此举在当时影响巨大,以致各阶层人士纷纷涌入全真教门下,文人、官吏以与全真教相交为荣,道教其他派别甚至佛教寺庙也挂起全真旗号。丘处机在北京建长春宫(今白云观),作为全真教大本营,又在各地建立道观向全国推广。在元政府支持下,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

丘处机常怀仁德救世之心,因此一直认为养生和医术是救人不可缺少的手段。所以,丘处机长期学习钻研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医书,尤其学习了《黄帝内经》里的知识,自己撰写出了《摄生消息论》。他的这部书被后世认为是养生学和医药学的经典之一,至今还有许多参考价值。

他在书中提出了,四季养生的方法,就是人的活动应该和四季相适应的原则。比如,春天和夏天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而冬天要早睡晚起。此外,他还认为,人的内脏也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比如,心脏是在春天容易生病,而肺脏是在秋天。

正是因为他擅长养生,所以丘处机74岁高龄仍然可以长途跋涉,走三万五千里去见成吉思汗。

据说,七十岁时丘处机真的还是鹤发童颜、耳清目明。丘处机最后活了八十岁,这在医疗匮乏落后的古代,已属高寿。

丘处机的政治贡献

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道教领袖,而且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将其济世安民的思想付诸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丘处机虽长期从事宗教活动,但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要使自己的理论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给人们带来好处,而这种实践又必须要得到统治阶级的全力支持。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他首先取得当时信奉道教的金世宗青睐,一月内两次在京召见,寻问其长生与治国保民之术。丘处机对金世宗“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甚惬上意”。这是丘处机首次向最高统治者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取得了成功。金世宗不仅亲赐大桃以示褒奖,让他主持万春节醮事,而且下令在宫庵中塑全真教创始人王喆之像以为纪念,为丘处机扩大全真教的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金兴定三年(1219),丘处机应邀赴中亚成吉思汗行营与其论道。这是在宗教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丘处机得以实现自己理想与才干的重大举措,意义极为深远。在此之前,丘处机看到金朝国势衰败,乃隐居于家乡栖霞传道授徒,并先后谢绝了金朝与南宋统治者欲请其辅政的邀请。然而他却毅然接受了成吉思汗之邀,不辞数万里艰苦跋涉,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面见蒙古大汗,充分表现出这位道教领袖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洞察力。

一方面,他深明天下大势,看到了结束战乱使国家统一的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到成吉思汗及蒙元政权身上,为全真教日后的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宿愿,必须要得到即将出现的新的封建王朝的支持。

另一方面,丘处机也从成吉思汗向其下达的诏书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

丘处机72岁应邀成吉思汗 西行万里

1219年,成吉思汗派来的使者带着大汗的亲笔信拜见了丘处机。在信中,成吉思汗表达了自己对这位道教领袖的仰慕之情,“伏闻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究理,道冲德著,有古君子之遗风,抱真上人之雅操。”并盛邀他来蒙古做客,“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远行为念。或忧民当世之务,或恤朕保身之术。朕得亲仙座,惟先生将咳嗽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成吉思汗的邀请书表面上请丘处机为己讲养生之道,实际上则是询问治国安邦大计。成吉思汗为治理国家求贤若渴的心境跃然纸上,其深情打动了丘处机,使他把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寄托在成吉思汗身上,所以能不顾72岁高龄,历尽艰辛,万里西行,开始又一次“外修真功”的重大实践。长春道人丘处机是把全真教推到元朝国教地位的道教圣人。

成吉思汗欲寻长生不老之计

铁木真六十岁的时候听说全真教有位老仙人,有长生不老术,所以派人请丘处机去草原,向他请教。

丘处机看到蒙元的强大对于辽金是最大的威胁,也是南宋的最好机会。

已经年过古稀的丘处机带着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名弟子从山东出发,启程西行。他们一行,穿过铁门关(今新疆库尔勒),翻越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披荆斩棘,爬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见到了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那时,丘处机已经74岁高龄了。

“真人远道而来,可带来了长生之药?”这是成吉思汗见到丘处机后的第一句话。性格直爽的成吉思汗毫不掩饰他对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丘处机很坦诚地告诉他:“世无长生之法,只有养生之道。”

所以想以民间身份去联络蒙元贵族,达到南宋联蒙抗金的目的,就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深入草原,甚至跟随铁木真远征东欧,路上还指导哈萨克人建立了特斯克八卦城。

丘处机在蒙贵族中建立起威望

丘处机深得铁木真信任,在蒙元贵族中有很大的威望,也给道教在蒙元争取了圣教的地位。

成吉思汗的失望显而易见。不过,在随后几个月的交谈中,他逐渐被这位虔诚、博学的道士所折服。毕竟,他本来就不是宗教信仰者,对于所谓长生不老之术也是将信将疑。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治国之术。在权倾天下的成吉思汗面前,丘处机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治理天下应该“敬天爱民”,“若为天下主,不应嗜杀人”,要“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

应该指出,我们不必过分拔高丘处机“一言止杀”的作用。毕竟,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在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交谈之后,后者的“上帝之鞭”有实质性的收敛。丘处机的劝说,无非是向成吉思汗灌输了不要单纯依靠武力征服的意识,而要做一个体恤民众的“好皇帝”。

也许,丘处机没有刻意强调的一个作用倒是在不久之后实现了——元朝统治者采用了“汉法”治国,而不是老祖宗“烧光、杀光、抢光”的那一套。文明野蛮尽在一念间,就这一点而言,丘处机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丘处机在历史上的地位

丘处机西行一事,被弟子李志常写成《西游记》,后人改为《长春真人西游记》。这部书,就没有吴承恩那本《西游记》有名了。

作为那个时代最知名的道教领袖,丘处机受到不少统治者的追捧。

比如,金世宗就非常欣赏他,请他到金国“传道解惑”。丘处机对金世宗不太感冒,虽然到了燕京,但是屡屡请求还山。金世宗赐钱十万,丘处机都辞而不受,坚决回到了终南山。

此外,南宋皇帝宋宁宗也派人请他南行,甚至还命令大帅彭义斌派兵保卫起行。可丘处机辞谢不去。为什么丘处机要拒绝金世宗和宋宁宗呢?在于他认为金国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不值得自己去“传道解惑”。

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1224年春天,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请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现已成为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至今道教历史上长春道人丘处机仍被推崇备至,地位很高。

丘处机羽化

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金朝正大四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仙化于长春宫(原名天长观),终年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处机经典著作

丘处机道教词是同类中的上乘之作,前人对其评价甚高,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收入其词作的全部内容,顾嗣立编《元诗选》、陶湘补编《景宋金元明词》、周泳先编《唐宋金元词钩沉》、朱祖谋辑《瞗村丛书》亦收入其诗词。丘词收入《磻溪集》,该书主要是丘处机居磻溪、龙门修道时所作,后由其门人编辑结集,共六卷,《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收入其词作的全部内容,该书“据影印金本及道藏校补朱本”,又据相关书籍增补了十九首,这样一来,丘词被唐圭璋先生搜罗殆尽。

丘处机遗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其诗词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后人所编《元诗别裁》、《词林纪事》都选有他的作品。《蹯溪词》一卷,由近人朱孝成辑于《疆村丛书》。丘处机西游经历,由其弟子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详载。

全真教 历史上全真教丘处机在全真教的地位?

2、金庸三部曲,前两部都有全真教,为何倚天屠龙记中没有全真教了?

全真教丘处机,容不下杨过这个浪子,暴露出了全真教的危机!

第三只眼读金庸,第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全真教虽然人丁兴旺,但武学造诣,却下降的厉害。全真七子,也是很无奈。

明明很努力教徒弟了,但徒子徒孙们,还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自知第三四代弟子中,并无出类拔萃的人物,只有仗着人多,或能合力自保。 ” 《神雕侠侣》

这句话,错了一公里。

我说,曾经有过两段缘分,摆在了他们面前。但是,他们却没有珍惜。怨谁呢?

1.

这两个原本可以是高徒的,一个是杨康,一个是杨过。

有人会马上骂我了,杨康算个屁啊,人渣一个。

我们暂且不论人品,就说说杨康的“柴”吧。

杨康这个人,颜值,聪明,都比郭靖好了一打,很有武学天赋和事业心。

第三只眼读金庸,第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但是呢,丘处机却没有把他这个爱徒,带到山上来习武。把他扔在了狼窝里,自己亲自上门授徒。

小朋友有什么错?他在狼群中长大,能不面目狰狞么?杨康,并不是天生就坏的。

他死后,抛尸荒庙,喂了乌鸦。还是丘处机,夜深人静,桥悄悄地给他收尸,把他埋了。

还立了块墓碑“不肖弟子杨康之幕,不才恩师丘处机立”。

一个大反派,丘处机不仅把他葬了,还给他立碑留名,一起遭人唾骂。这得有多喜欢这个徒弟吗?

然而,丘处机,还是错过了。

2.

那第二个呢?

当然是杨过了。杨过如果不是旷世奇才,世间再无一个瓜子儿了。

但是,全真七子,还是容不下。

全真教跟这两父子,进了一家门,还是不是一家人啊。

如果说,杨康是因为丘处机教育失败,无意,那么杨过,就是丘处机故意了。

第三只眼读金庸,第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老丘因为杨康这个徒弟教育失败,对杨康的儿子,徒孙杨过,就反着来了,一改宽松为特别的严厉。简直就是戴着有色眼镜,鸡蛋里挑骨头。

一看杨过,哪儿都像他爹,心术不正。

其实,杨过小童鞋,是个浪子心性。有点逗逼,有点孤傲,有点机灵,但本质不坏。统称为有点邪。

但丘处机没有发现他的善,纵容赵志敬一帮老道,瞎折腾。全教上下,齐心协力,没人给他一点关怀和温暖,合力欺负一个小屁孩。

最终,把杨过给逼走了。

全真教错失第二个人才,丘处机的孽,有点深。

老天已经给了你两次莫大的恩赐,你却还想把抓住他的机会,放在第三次吗?

对不起,大门已经永远关上了。

3.

那么,再往深了讲,为什么杨过,不能和那些道士和睦相处?

原因,就是全真教的体制文化,太强大了。

以丘处机为首的第二代以下,笃信天罡北斗阵,奉行集体防守策略,迷恋集体文化。因此,从全真七子开始,全真教就不崇尚个性,强化集体,导致全真教,从上到下,都无法容忍一个离经叛道的人。

这样的体制,压抑个性,还特别的枯燥乏味。

而杨过呢?杨过善于独处,缺不善于群居。

他是一个特别爱玩的坏学生。你让他天天吃斋念佛,按部就班,如果没有宽宏的度量,最好就别和他处了。

在桃花岛,和郭芙大武小武,就是因为不和,最终被赶出了桃花岛。他上了在全真教,结果也没办法和那帮呆头呆脑的师兄弟们相处。

所以,杨过最终的结局,是避世隐居。没办法,这是他的宿命。

第三只眼读金庸,第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4.

全真教的这种体制文化,这才可怕啊。压根儿就没有人才培养机制和空间,这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

大家吃大锅饭,吃久了,突然撂到市场单枪匹马,哪还有竞争力?越到后面,就越远离江湖主流群体,回归为一个宗教组织。

最后的最后,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是江湖却不再有全真教了。

全真教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周伯通这一支。

周伯通走的是单挑的路子,不受集体防守策略的束缚。天马行空,最终武功大成,成为新五绝之首。

他的徒弟耶律齐,武功也不差。20多岁就能和全真七子并列,后来还当了丐帮帮主。在年轻后辈中,除了杨过这个奇葩人物,也无人能及了。

难怪连周伯通都忍不住骂娘了,“牛鼻子,一代不如一代啊!”

~我是三生有画一书生,第三只眼读金庸,第六感弹武侠,喜欢就关注哦~

精彩回顾:

被低估的黯然销魂掌,有多厉害?最全对比,完爆5大绝世高手!

话题预告:

小龙女被尹志平强奸了,为什么还要跟着他跑?

全真教 历史上全真教丘处机在全真教的地位?

3、小说中,盛极一时的全真教为何没落了呢?

金庸笔下全真教的没落,有理可据!

一是掌门人的延续出现了问题

创始人的才能都是顶尖的,全真教的创教人王重阳也不例外。王重阳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出生在陕西终南山下刘蒋村中,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来修道,改单名为嚞,字知名,道号曰重阳。王重阳自幼便慷慨好义,文武双绝。而且在二十岁左右,便中过进士,后创立了全真教,并在华山论剑中力压群雄,成为举世公认的武学宗师。

所以说全真教在王重阳的领导下迅速地崛起,王重阳成为了武学界史诗级人物,他亲手缔造出一种超强的江湖格局,全真教也在“华山论剑”成为公认的超强超大帮派。然而全真教的危险也如影随形。

王重阳虽然武功卓绝,但是身上也留下了不少伤,因此年纪轻轻就因旧病复发而死。虽然王重阳和全真教第二代平稳完成了掌门交接,继续扩大影响力。然而王重阳没有给第二代留下多少精神和武功上的秘籍。

虽然全真教从表面上完成了交接,但是在思想和武功方面却出现了断层,全真教的武功就出现了集体性的倒退,比如全真七子虽为王重阳的亲传弟子,但是武功已大不如一流高手。其实桃花岛、白驼山也就是黄药师和欧阳锋在支撑着,他们一死,这两个帮派也就玩完,不过他们的身体很硬朗,所以没事。

王重阳死后,其实还有周伯通镇守,然而周伯通外号老顽童,性格天真烂漫,犹如孩童一般,他是一个典型的武痴,练武痴迷,不含任何功利心,纯粹是喜欢练武,觉得乐趣无穷,所以说他根本没有心思教导全真教武功。

而到了马钰这一代,天天闭关清修,无聊时竟远赴大漠教郭靖武功散散心,最终使全真教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也为后来的覆灭留下了祸根。后面全真教的帮派传承基本差不多,所以帮派影响力越来越弱,最后没落于江湖。

二是全真教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全真教在立教之时,其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锺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家、释教、道教的核心都是“道”。所以全真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

如果帮派思想被抛弃,其帮派也必然会没落直至消失。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很多学说不能与时俱进最后消失,其背后的组织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在元朝忽必烈时期的1257年,全真教道士与佛教僧侣在忽必烈面前激烈辩论,结果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全真教大败,于是忽必烈下令把全真教的《老子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焚毁。忽必烈开始重视佛教轻视全真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全真教理论没有与时俱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衰落的重要原因。

三是没有形成武功壁垒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一个帮派要想长盛不衰,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武功体系,并且不断积累发展,比如少林派有72绝技,有《易筋经》等著名功法,一说到这些功法,都知道是少林派的。武当派有太极拳、有武当剑法,并且一代一代传承。

说起全真派,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武功,稍微有点名气的就是“先天功”、此外还有“金雁功”、“履霜破冰掌”、全真剑法等,九阴真经还不能练,但是这些武功既没有形成武功体系,也就是没有形成属于全真派的武功壁垒,没有武功壁垒,在激烈的江湖竞争中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其衰落也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