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家 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admin天气2023-12-14 02:41:352040

1、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作为古文运动的泰斗级领袖,唐代文学巨匠,韩愈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当之无愧。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个人又合称“三苏”,欧阳修是苏轼、苏辙、曾巩三人的老师,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破骈为散,倡导古散文,反对骈文,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坛影响深远。

关于唐宋八大家的排序一直是有很大的争议的,最没有争议的排序恐怕只有按拼音排序或按笔画排序了,但这种排法没什么意义。

如果按时间排序,是这样的:

1、韩愈(768年-824年)

2、柳宗元(773年-819年)

3、欧阳修(1007年-1072年)

4、苏洵(1009年-1066年)

5、曾巩(1019年-1083年)

6、王安石(1021年-1086年)

7、苏轼(1037年-1101年)

8、苏辙(1039年-1112年)

很多人按照年代排序的时候会把三苏放在一块,不会把三苏分开,《唐宋八大家文钞》是这么排的:

1、韩愈(768年-824年)

2、柳宗元(773年-819年)

3、欧阳修(1007年-1072年)

4、苏洵(1009年-1066年)

5、苏轼(1037年-1101年)

6、苏辙(1039年-1112年)

7、曾巩(1019年-1083年)

8、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如果从个人文学成就和对当时及后世文坛的影响来看,就不能按时间排序了。但文学成就和文学贡献是比较难去评断的,所以,不管怎么排,都会有争议,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非要排序的话,只能说我比较认同下面的这个排法:

1、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的泰斗级领袖,唐代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首,当之无愧。)

2、柳宗元(唐代古文运动的继任领袖)

3、欧阳修(北宋文坛的领袖,苏轼称之为“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就是“宋代的韩愈”,这个评价非常高,但却实至名归。苏轼、苏辙、曾巩都是欧阳修的学生,王安石是在欧阳修极力举荐之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苏洵的文章也得到了欧阳修的大力推进。论资排辈,欧阳修排在“宋代六大家”之首,苏轼都不会有异议。)

4、苏轼(三苏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文学和艺术全才。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5、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核心推动者,同时还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6、苏洵(有人说苏洵沾了苏轼的光,进了《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据说说的就是苏洵的故事,有待考证。从文学成就的角度,我觉得是苏轼的光芒太耀眼了,苏洵和苏辙做为他的父亲和兄弟,再有才华也很难凸显。)

7、苏辙(能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只是,我们应该很少有人读过他的诗文。)

8、曾巩(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核心骨干,和苏辙一样,曾巩的诗文,我们也很少见,说明对后世的影响没那么大,所以排在后面。)

八大家 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2、唐宋八大家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史称“三苏”(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八大家 你认为唐宋八大家,谁可以排第一?

3、“唐宋八大家”是谁最先提出的?唐宋那么多文人,八大家标准是什么?

一、唐宋八大家之名由来

"唐宋八大家"之名起于明初,朱右选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的文章编为《八先生文集》,于是开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后不久,茅坤又在《文编》基础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才由此正式确立。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二、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

清人方东树说:"唐、宋以来,号能文者,无虑数十百家日久论定,其卓然不可易者,八家而已。"他认为八大家罕有伦比的典范地位,是千百年历史沙汰的结果。

"唐宋八大家"的入选标准倾向于对散文的历史性贡献,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东汉,两晋,南朝宋齐梁陈,隋朝)提出"不平则鸣"。柳宗元则写的一手山水,欧阳修是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词穷而后工",被尊为"文圣",对宋代其他作家文章影响很大。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赤壁赋》挥毫洒脱,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南行集》。王安石文章劲拔,曾巩文风严谨。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唐宋八大家的称号,并为他们编选文集,目的是为了给学古文的人提供一种范式。唐顺之在《文编序》中称他所编的这本文集是"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把它看成作文的最高法则。茅坤也把八大家文看成古文的"正统"。这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明前期李梦阳等人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而发的。明代初年,文坛上流行着一种内容空虚、雍容典雅的台阁体。于是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人对这种拟古的风气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唐宋文才是真正善学秦汉的榜样。

三、对评判标准的评价

八大家文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能各自探得事物的情理,并通过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不是那些专门用力于"区区句字"的人可比。他们的基本主张,是"文之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易者",这说明他们还是看到唐宋人之所以成为继承秦汉古文的典范,就因为他们学到了最主要的一条法:把自然作为最高的法则。

不过,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唐宋派"古文家虽然推崇八大家文,但对八家文的评价并不完全正确。由于他们选文首先从文章是否合于儒家正道的标准出发,据此评判作家的思想是否"醇正",所以三苏的文章因受《战国策》影响较大,就被他们视为"巧辩之词",不合"正大之旨"。王安石则更是被斥为"以学术坏天下",而后又因"用之而祸天下"。茅坤本来不喜欢曾巩的文章,认为"木讷蹇涩",不够生动流畅。只是因为他写的一些书序等文章受到朱熹的称赏,又善于阐发六经精义,所以将他列入其中。而王慎中、唐顺之则因为朱熹文章受曾巩影响较大,都极力推崇曾巩。根据这样的选录标准,《八大家文钞》所收入的大多是不违背儒家教义的文章,没有全面反映八大家的成就。

总之,尽管明清文人推出唐宋八大家作为古代散文的典范,各有自己的目的,取舍爱好也并不一致。但总的看来,八大家文确实可以代表唐宋散文的主要成就。所以这一名称能够为后人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