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admin天气2023-11-29 15:06:351310

1、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以前学地理的时候,地理老师就讨论过大禹治水治理的哪条河,结果一节课也没讨论完,今天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应该分享下自己学的知识。

首先看看大禹是哪里的人?

其实这个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别说这个,就连有没有大禹这个人都众说纷纭,所以这里就说下大家都认可的,大禹原来的名字叫姒文命,是古涂山氏国人(今安徽怀远人)。大禹出生地却是在郑州登封嵩山的附近。当然万事没有绝对,所以这里说的都是普遍认为的。

接下来再看看大禹治水到底是治理的哪条河?

我认为应该是黄河,也有人说是淮河。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水患特别严重,百姓经常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庄家更是颗粒无收,正因如此,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到了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流水情况更加不稳定,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状况了,尧派遣鲧(大禹的父亲)负责治理洪水灾害,鲧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旁建立堤坝,也就是把水堵住,水高一寸堤坝就建高一寸,结果可想而知,治标不治本,一旦决堤,危害更严重,九年的治理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舜继位后就把鲧流放了。后又任命禹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有了前车之鉴,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前期工程极大,但是效果却很显著,不断的疏通河道,甚至自行开挖河道,经过13年的治理,水患终于有所好转,乃至以后都可以得到控制。

大禹治水的方法

大禹觉得缓解黄河灾情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和现在治水方法差不多,就是疏导。大禹还认为要治理黄河水患,必须先把山川地理情况弄清楚,欲治水先治山,大禹命人把土地疏通平整,治理的山也多达十几座,通过治山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泛滥的情况。

(大禹分九州而治)

接着再开始理通水脉,最具代表的就是黄河上游的龙门山河段。龙门山处于梁山北面,大禹原本是通过甘肃积石山来引导水流出,结果被龙门山挡住,大禹就把龙门山开凿了一个大学五十来米的口子,积石山的水成功引入,只是为难鱼儿了,因为龙门山地势高于积石山,很多逆水而上的鱼根本游不过去,但是总有奋力拼搏的鱼儿,它们拼命的向上跳跃,经过无数次的跳跃,终于跃过龙门,所以才有了“鱼跃龙门”的景象。

【羽评历史,欢迎关注评论点赞】

大禹治水是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2、一则小小的故事却流传千年,大禹治水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大禹治水的意义

大禹治水是上古传说,也有可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因为史记里有明确记载。这里讨论一下大禹治水到底蕴含了什么意义?

1、 提醒人类既要敬畏自然,也要同自然作斗争,人定胜天

三皇五帝时爆发大洪水,黄河泛滥,许多原始部落受灾。尧、舜两代帝王先后派出能人去治水,其中最著名的是鲧和禹父子俩。

鲧采取的方法是堵,哪里有洪水,就去筑坝堵截,结果这边堵,那边决口,越堵水患越大,鲧治水失败,被流放(神话传说中鲧被处死,死后肚子裂开,生禹)。

鲧治水失败后,舜帝又派禹去治水。禹首先了解了全国的山川地貌,然后采取“疏”的办法,根据各地山川地貌,因势利导开辟河道、疏通水系,使各条水系汇入黄河、长江主渠道,然后东流入海。用了13年时间终于治服了洪水。禹也因为卓著的治水功勋受禅,接替舜成为禹王。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首先要敬畏自然。大自然蕴藏着无尽的能量,也蕴藏着无尽的破坏力,洪灾、旱灾、地震、瘟疫,就是到今天还经常露出狰狞的面容。人类必须对大自然保持敬畏,时时警惕大自然……

同时,也要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只要找对方法,完全可以做到“人定胜天”,在战胜自然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定胜天”不是要去破坏自然,而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理念,这种理念转化为力量,就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更高级级别发展。

2、 大禹治水精神符合儒家积极入世的理念,成为儒家推行儒学的重要载体

三皇五帝的禅让制度、尧舜时期纯朴的风俗、大禹治水的不配功勋,一直都是儒家极力推崇的“王道”。

尤其是大禹治水的过程,更是让儒家推崇备至:

禹接到舜的治水命令时,刚与涂山氏的一位美女结婚四天。但君命不能违,禹只能抛下新婚四天的妻子踏水治水的征程。

在治水过程中,禹与广大人民吃住在一起,与劳动人民一起披星戴月的劳动,条件再艰苦都在坚持,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儿子生下来了,听到儿子的哭声都没时间去看一眼。

大禹的这种工作精神,符合儒家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真正行王道的君主,自己首先要是一个“劳动模范”。

禹的这种“劳模”精神,既是儒家“王道”典范,也是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精神图腾,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才会流传这么长久。

3、 为禹“家天下”提供了依据,中华大地上有了第一个“国家”

禹接受舜的禅让,成为了天下的“王”,但真正意义上的禅让到禹也终止了,禹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禹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开启了夏王朝“家天下”的传承过程,自此,中华大地上,有了第一个“国家”。

禹以前,天下本来是天下人的天下。主宰天下的“帝”应该由天下人来决定,禹凭什么把“天下”变成“家天下”?

凭的就是大禹治水的卓著功勋!

任何时候,政权获得者总是用尽各种方法和理由,强调自己的政权获得是合法的。政权一旦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合法性,必然滋生叛乱和杀伐。

而禹认为夏的政权是合法的,就是因为他巨大的治水功勋。就如同秦始皇自认为功盖三皇、德被五帝,要自称皇帝一样。禹也认为自己治水功勋超过了前面的三皇五帝,所以他有理由成为天下共主。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他大禹把水治好,九州黎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水淹死,现在大家都死里逃生,欢欢喜喜安居乐业,恢复生产,繁衍人口都来不及,谁有心思管你上层是禅让还是继承啊?

而禹的行为也为儒家默认,后世儒家都在想方设法为当权者掌权寻找合法的理由。刘邦的赤帝之子、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等等……为掌权者服务,这也是儒家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大禹治水是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3、“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是怎么在老百姓间流传的?你有什么看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总叨叨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大禹是上古时期一位大神,由于生活的年代正好是上古大洪水泛滥的时期,所以治理水患就成了当时人们的重要活动。大禹的父亲鲧就曾治理洪水祸患九年,但是由于方法不得当效果微乎其微。

后来舜帝掌控了朝政开始管理事物,他的首要问题还是治理水患。

舜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认为大禹虽说是鲧的儿子,却比鲧的能力德行都要强的多,于是并不因为大禹的父亲没有治理好水患而迁怒于大禹,反而重用大禹主导治水大任。

据说当大禹接受治水重任的时候刚刚结婚四天,就得告别贤惠的妻子涂山氏踏上治水的征程。

大禹为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他带领一帮助手们跋山涉水,亲自测绘。在各处奔走的过程中,人们得知他是上面派来治水的,都给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这也在大禹的心中萌生了一定要治好水患的决心。

大禹吸取了父亲对待洪水围追堵截失败的教训,发明了疏浚清理水道,顺应水流规律的治理方法。他和人民一起劳动,吃睡都在工地之上,没日没夜的挖山掘石,清理河道。

由于治水工作繁忙,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家都没能回家探望,只能对着家中的茅草屋行礼然后悄悄离开。

在大禹持续13年的不停努力之下,咆哮的洪水终于被驯服了,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种田收粮过富足的日子了。

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称他为“禹神”。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主要经过以下途径:

1,口耳相传。由于古代人们受到条件因素限制,人们普遍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都是以口头讲故事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传达。

2,文献记载。古代的各级官府对于本管辖区域内的重大事物都有专门的记录机构,负责收集整理辖区内的事件信息。

3,文人著书立传记载。大禹治水的壮举能够把大禹推上神坛,可见大禹在人民群众当中的重要心理地位,其中当然也不乏识文断字的文化人,他们把自己的心中敬仰之士用文字记录下来也是理所当然之举。

通过以上分析,总叨叨认为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主要是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和文人崇拜者的个人记述,再者就是通过官方的记录,形成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