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一周天气预报 40℃高温下,没有空调的家庭还多吗?

admin天气2023-11-25 18:25:391760

1、40℃高温下,没有空调的家庭还多吗?

隔壁家属院门口的保安大叔,六十五了,瘦瘦的,一年四季都在保安室里住,具体是哪里人?是否娶妻生子不知道?

一间不大的屋子,一个陈旧多年的电扇,没有空调,吃住都在这一个屋里。天黑之前,他已经吃过晚饭,屋里有台电视机是他平时的娱乐方式,灯也不开,看会新闻联播,屋里黑咕隆咚。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对大叔说:叔,天这么热,您也上了年纪,不行买个空调吧!不然晚上咋睡呀?我怕你身体吃不消。

大叔说:没事,我习惯了,我体质怕冷,生冷瓜果都不吃,空调太冷,受不了。这些年就这样过了。

我知道大叔除了身体原因,估计还是心疼电费,一个月两千块钱的工资,还是舍不得。听别人说他晚上十一二点还不睡,坐在大门口,早上五六点就起来了,唉,也不知道晚上怎么过得,连个窗户都没有。

上天给我怜悯之心,却没给我解救众生的能力,我只能做到在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送给他些。希望他健康平安,每天都能看到他就好。

40度的高温,相信没有空调的家庭应该不多了吧!不比小时候在老家,哪哪都是树,晚上睡觉根本就没那么热。现在不行了,水泥路,车,高楼大厦,热浪滚滚,晚上不开空调,根本就睡不好觉。

奉贤一周天气预报 40℃高温下,没有空调的家庭还多吗?

2、苏州、南京、杭州三个城市哪个更宜居?

宜居首选苏州,可参考 2018 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全球宜居城市榜,苏州排内地第一名,已经是连续三年,考核指标为稳定性、健康医疗、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础建设等五项。

大陆还有另外七座城市入选全球宜居140个城市榜单里,杭州南京没入围。

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园林甲天下等美誉,5A级景区有11个点仅次于北京。在2018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榜单中,苏州排名第三 杭州第四南京第七,2018年的苏州也成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无数的城市繁荣又衰退,曾经和苏州一样繁荣的扬州和开封,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像苏州这样能够把历史文化,美景美食,经济繁荣和生活宜居融为一体的城市,实不多见。

苏州也是个创新城市,2018福布斯创新力最强城市榜单苏州超越上海跃居第三成为黑马,杭州排名第九南京第十,苏州每年专利的申请量在10万到11万件左右,授权专利在5万多件,数量位居全国前五。

有人说苏州的繁荣是背靠上海的缘故,这是无知的表现,恰恰是苏州孕育哺育了上海,明清时期苏州是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大都市,上海以前只是一个县隶属松江府 松江府隶属于苏州府 27年才成立上海市,58年 江苏又把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面积直接扩大十倍

历史上苏州也是著名的状元之乡,按现在的辖区计算,苏州曾出过60位状元,数量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苏州一共出过26名状元,占全国114名状元的22.81%,而同期苏州的人口只占全国的1%左右,杭州历史上一共出过15名状元,南京文武状元一共17名,当今的两院院士苏州籍也是位列全国第一,苏州籍两院院士已多达110人。重文轻财的文化底蕴注定这个城市哪怕历尽劫难也会涅槃重生,作为苏州房价最高地的金鸡湖周边,有着最后也是最好的一块一线湖景地块,无论写字楼还是商品房,都是一本万利,而苏州的选择是,几乎半卖半送给了一家书店,这大概是大家后来热议诚品书店第一家店为什么不是北上广深,而是苏州的最不文艺解读吧,一个城市的深处灵魂,就看他们怎么对待自己最有价值那块土地。

再来看一个2018中国智慧交通城市发展排行榜,苏州第七,杭州第十,第八第九分别是南京和武汉,杭州是省会城市,医疗水平更好,交通出行方面,杭州的高铁和机场建设也全国领先,但城区人口太过集中,市内交通十分拥挤,这一点对于宜居而言是致命伤,反观苏州各区域则是均衡发展,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舒适度远超杭州,无论是旅行还是生活,医疗体验都很友好。(杭州的区域面积是16596平方公里两倍于苏州的8488平方公里)

再说说GDP,苏州的总量几乎是杭州南京的1.5倍 ,但重要的是要从财政与GDP的占比上看出GDP的含金量,比如什么是好公司,就是能带来持续正向现金流的公司,而财政就是一个城市能持续的现金流,苏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仅仅为49%,南京达到了136%,杭州更是140%,(佛山141%排第一),最新数据18年度杭州土地出让金创造了历史新高,2442.9亿元,排全国第一(等于上海和深圳之和),这也是苏州的房价与居民收入比相对于城市发展幸福指数高于杭州的一个因素.(苏州作为地级市没有资格享受一些省会城市或特区,直辖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红利,你可以从其至今都没有机场可以看出来,尽管有的城市可以拥有两个机场,甚至马上会有第三个,更可贵的是苏州也没有利用耗尽老百姓的钱包来拉动房产投资)。

然后在看人均,苏州人均GDP是全国第四,前三里去掉两个能源城市,就只有一个靠举国之力建设的深圳比苏州高,而深圳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的产物,若只看工业总产值,2016年的数据,苏州是全国唯一工业年产值超过3万亿的城市,达到3.6万亿,远超排名第二的上海,几乎是排名第六深圳的两倍,就规模来说,苏州,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基地,南京排名18工业总产值1.3万亿,杭州则排名20强开外,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工业发达才是王道,所以苏州一直富裕了一千多年,一方水土一方人,真正的城市实力远在一纸GDP数据之上

最新出炉的2018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苏州绝对值55476元排名第四,广州55099元排名第五,杭州54348元排名第六。两城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都无可挑剔,如果可支配收入vs.房价,苏州更称得上是一座实打实的宜居之城。

当然说到经济,总又会有一些无知者出来说苏州靠的是四个县级市,苏州下辖五个区四个县级市,杭州下辖八个区两个县三个县级市,这里就拿杭州的萧山区来举例,萧山历史上一直归绍兴管辖(时至今日许多萧山人仍不认为自己属于杭州,杭州的很多政策也是萧山余杭除外),直到59年才正式改属杭州市管辖,87年撤萧山县成立萧山县级市,01年撤萧山县级市成立杭州萧山区,即撤市改区,就这样一个被并入杭州17年的县级市,在今天则是杭州最牛的区,GDP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此外,由原由萧山县西兴、长河、浦沿三镇组成的滨江区,其GDP总量17年为1088亿,位居浙江省第三,而西湖区的GDP总量仅为1085亿。最近几年杭州的富阳区临安区也都是撤市设区这一概念。(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同意批复撤销县级市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2017年8月,国务院同意批准 撤销临安市 设立杭州市临安区)所以撤市设区,只是一种城市化行政手段。

无知者无畏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还有一类人经常拿外资说事,这里拿两个国内一线城市广州和上海的崛起举例,先说广州,在明清数百年一口通商的国策之下,广州是全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通商港口,前有专设的广州十三行,后有一年春秋两期的广交会,这里给个广州引入外企的数据,截止18年2月份,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97家,投资项目921个(苏州的数据:截止19年2月,15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00多个),再说上海,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开埠,从此中外贸易,外商投资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杭,外国资本在上海设立的厂数一度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从而从一个县城脱离苏州直接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发达的美国是这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拿17年的数据几乎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三倍)

苏州也是2009年全国第二批文明卫生城市,杭州是2011年第三批获得此殊荣城市,具体考量评分是苏州深圳上海等6座城市得9分档,天津杭州南京等6座城市得8分档,10分档的3座城市是大连青岛和宁波。

再看苏州的科研与教育发展,苹果,微软的亚洲研发中心在苏州,华为研发中心也在苏州建立,一个一万人以上的研发团队,中科院微电子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转化平台同时落户、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中国首个全球研究院签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中国研究院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工场,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南洋高科技创新中心最新落户(连续三年蝉联全球50所顶尖年轻大学排行榜榜首,在QS公布的2018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NTU位列全球第11位,亚洲排名第1),罗氏诊断研发中心总部,中科院自动化所苏研院、中科院计算所苏研院、上海交大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大讯飞苏州人工智能院,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落户苏州相城,赛诺菲中国首个研究院落户苏州园区,德国博世汽车部件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国网城市能源研究院落户于苏州高新区(世界首个),新国大人工智能创新及育成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等等实在太多太多,至于国人熟知为之津津乐道的BAT,早在15年底都已经落户苏州,全国首家园区腾讯云基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阿里云计算落户苏州高新区,百度创业中心同样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的研究生学院数量全国第二,除了早期入住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近期冷泉港实验室、牛津大学的争先入驻,最新落户的哈佛大学更是破天荒的在苏州设立全球唯一的分支机构,当别的城市还在以引进北大清华等985高校为荣的时候,苏州眼光超远另辟蹊径,为什么?因为苏州有强大的产业基础,特别是纳米科技、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强势崛起,让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顶级智源机构意识到这里有世界绝佳的高科技产业范本,产学研一体,如此诱惑,安能拒绝?这就是不跟风玩泡沫,专心致志做实业,一条道走到黑的苏州,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奉贤一周天气预报 40℃高温下,没有空调的家庭还多吗?

3、上海到底有多大?

1995年上海电视台以沪语播映的20集家庭伦理类电视连续剧《孽债》曾创下42.62%的超高收视率。在此之后这部电视剧被多家省级电视台转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哪里有我的家》也随之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当年观众们在被电视剧和这首主题曲感动的同时也留下了这样一个疑问:上海到底有多大呢?其实上海到底有多大得看你拿上海和谁对比。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直辖市与23个省、5个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一同构成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省会,自治地区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首府,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市区或主城。

省和自治区的名称与省会、首府的名称一般是不相同的,而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往往是与行政区同名的。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和省名是不重合的,湖北省的省会武汉也和省名不重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和乌鲁木齐和自治区名称是不重合的,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和自治区名称不重合。相比之下“重庆”一词则有大小之分:所谓“大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市,而“小重庆”则是指不含周边区县在内的重庆主城。

作为重庆市行政中心的重庆主城和直辖市名称是重合的。事实上北京、上海、天津另外三个直辖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词既可以指四个直辖市,也可以指这四个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既可以作为与省平级的直辖市与省比大小,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与南京、武汉、成都、福州、太原等省会中心城市比大小。

如果把上海作为与省平级的直辖市与其他省区比较面积大小,那么只有6340.5平方公里的上海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在倒数第三位(只比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大)。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南省,但海南省大部分面积属于海域面积,所以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不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如果把上海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那么上海的面积就足够大了。上海城区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5个厦门、12个南昌、12个太原、12个合肥、11个石家庄、10个长春、9个哈尔滨、8个济南、8个宁波、7个大连、7个青岛、6个沈阳、5个杭州、5个苏州、4个成都、4个南京、4个重庆、4个西安、4个深圳、3.5个武汉、3个广州。这是与国内城市的比较,如果与国际都市比较呢?

上海的城区面积大约相当于3个东京、4个伦敦、5.2个纽约、2.6个莫斯科、9个新加坡、10.5个首尔、60个巴黎、7.34个柏林、5.1个罗马、12.7个华沙、13.23个布拉格、12.5个布达佩斯、10.8个马德里、1.5个孟买、4.4个新德里、1.97个河内、3.13个胡志明市、9.9个雅加达、27个吉隆坡、4.18个曼谷、10.3个马尼拉、1.6个迪拜、7.6个巴格达、1.23个伊斯坦布尔、15.9个雅典、2.13个开罗、412个日内瓦......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的大不只体现在面积上,也体现在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影响力等方方面面。有着2428.14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和首都北京以及广州、深圳并列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常被用来与深圳对比,因为上海在很多人看来是和深圳比较相似的。我国内地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所以这两家证券交易所被统称为沪深股市。

上海和深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随着近现代金融资本的注入而崛起的,相比之下北京、广州则被视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在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以前的深圳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上海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和深圳一样是在近现代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可能上海的起步要比深圳要早百余年而已。我对上海最早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上海滩》,尽管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在上海实景拍摄的。

在那个资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我发现周围很多人都以为上海是在近代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使其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十里洋场的。如今我们获取资讯早已比当年便捷了许多:可能现在有很多人曾实地亲身造访过上海,即使没去过上海的人在网络资讯年代也不难获得与上海相关的信息。随着我对上海的了解日渐增多以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一些认知其实是错误的。

上海的历史其实远比我们有些人想象的要悠久得多: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作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有了“申”这个别称。两晋时期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来改称为“沪”)。 唐朝时期在如今的上海境内设华亭县。上海并不是一座近代才崛起的城市,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融合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因此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上海最初的崛起并不是与近代外国资本的涌入相伴随的,而是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转移的过程相伴随的。中华文明的进程存在一条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的脉络:夏、商、周等几个早期王朝的都城都位于黄河流域;相比之下江南地区直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

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在此之后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三次大的变乱导致大量黄河流域的士族百姓纷纷南迁。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之后到隋朝统一南北时中国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了南方。南宋以后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江南,而历次科举考试中榜者也以江南士人最多。至少从唐代中叶起从苏南到浙北的长江三角洲就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心脏,所以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说法。位于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的上海就是从这时起逐渐发展起来的: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吴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之地立华亭县。这个华亭县就是后来“大上海”的雏形。

唐末五代时期长江三角洲为割据政权吴越国所统治。吴越立国后始终坚守“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吴越国的开国之君钱镠以前无古人的热情和气魄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开拓贸易,从而使境内出现了五谷丰登、百业鼎盛的喜人景象。江南一带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富庶的地方。吴越国凭借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使得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

吴越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从而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据说在钱氏家族统治的百年间江南地区只闹过一次水灾。到了宋代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因此东移,于是过往船只开始转而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如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

如今“上海”这个名称就来自于当时的“上海浦”:公元1267年南宋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由此可见上海的崛起绝不仅仅只比深圳早百余年而已:上海在公元1267年就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市镇,而深圳直到七百多年后还是一个小渔村。南宋时期甚至还曾在上海镇设立掌管海外贸易的市舶提举分司。这也就是说上海与海外国家通商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开始。

元代开辟了南粮北运的海上通道。此时的上海作为这一通道的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元十四年(1277年)原有的上海市舶分司升级为上海市舶司,成为当时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七月己未(8月19日)元朝政府将原华亭县之高昌、长入、北亭、海隅、新江5乡26保组合成“上海县”。作为行政单位的上海至此完成了由镇到县的升级。

元明时期的上海既是海运的南方起点,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这时的上海的经济文化实际上已相当繁荣,只不过在当时江南地区普遍繁荣的大背景下往往被苏州、杭州等地盖住了风头。到了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朝廷设江海关于上海县城宝带门内,负责对南洋、东洋地区的海外贸易税收。江海关与设在广州的负责西洋贸易的粤海关并行,但同时兼管内河航运税收的江海关责任更在粤海关之上。

这决定了上海在清代的特殊地位:既是国际贸易的枢纽,又处于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的核心。由此可见早在中国被鸦片战争的炮火强行打开国门之前上海就已足够繁荣了,所以今时今日上海经济的发达其实是有着良好基础的。这时的上海放眼全国已称得上繁华,然而在普遍繁华的江南地区还并不出众,直到1843年上海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17日上海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开埠后外国商品和资本纷纷涌入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海滨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迈进。

《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通商口岸有五处,此后通商口岸数量还进一步增加。上海不过是当时的通商口岸之一,然而上海自开埠以来就取得了比其他通商口岸更大的发展。上海开埠以前中外贸易的中心在广州,然而上海开埠后很快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新的中心 。上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在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实上海的地理位置在我国所有城市中是相当好的。

上海地处中国南北的中间点,也是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近靠苏州、杭州、南京等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远带广阔的两湖、巴蜀、鲁豫、冀晋等区域,同时离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距离也都比较适中。这样的地理位置使上海具备成为远东第一大港的先天优势:既便于参与国际海运贸易,又有长江内河航运作为依托。

自1843年开埠以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移民和来自海外英、美、法、俄、日等国的侨民纷纷涌入上海:这些人中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资金,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先进技术,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劳动力......对外贸易的增加为上海在近代的飞跃奠定了基础。上海开埠后原来每年300万吨的港口吞吐量很快超过了1000万吨、年贸易量很快超过了1亿两。

原来几乎是白纸一张的各类产业也在这时迅速崛起:丝、茶、纺织、面粉、印刷、榨油和机器制造等行业竞逐风流。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各色人群的聚集造就了上海在文化上的高度包容、经济上的繁荣多样和思想上的自由博洽。民国时期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就已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长期与北京、天津同为直辖市(1997年重庆也成为了直辖市)。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的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性契机: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了国家战略。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和思想的汇聚为上海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建在上海,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建在上海,国外的特斯拉要落户上海,,,,,,

上海汇聚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资源,同样也汇聚着无形的人才优势:上海正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进入。如今的上海有双一流高校 14所、中央部属高校有10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辖有15个法人研究机构。上海虹桥是集地铁、机场、高铁、汽车的综合型枢纽,开创了机场与高铁的融合之先河。行政上属于浙江的洋山深水港也在业务上被划归上海港港区。

上海是中国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全部入驻的城市。这其中上汽集团、宝钢集团、交通银行、华信能源、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绿地集团、远洋集团八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更是直接把总部设在了上海。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但高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上海在国际交流与影响力的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六位: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北京和新加坡,但高于悉尼、巴黎、迪拜、东京。

2015年上海GDP已跃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成为了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2016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6.57亿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是良好的江海国际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