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贴 “冬病夏治”,有哪些疾病适合贴三伏贴?

admin天气2024-01-31 11:31:35460

1、“冬病夏治”,有哪些疾病适合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穴位上敷贴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称为“天灸”。即在每年夏季,农历“一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将配好的中药碾成粉末后,制成药贴,分别贴到人体不同的穴位上。

贴敷是以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扶正固本 ”、“天人相应”等理论为依据。

因为农历三伏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的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这时运用药物贴敷于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及反复感冒等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体现。三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

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发病的症状,减少发病频率,从而促进其康复。

像哮喘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症)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多发疾病,增加中医敷贴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少发作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

适应症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2.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3.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

4.痛经;

5.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

6.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嗽、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心脑血管病患者冬季症状加重等。

穴位贴敷贴 “冬病夏治”,有哪些疾病适合贴三伏贴?

2、为什么要做三伏贴三伏贴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谢邀!

三伏贴是什么原理?

医学上从来没有进行过三伏贴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

即使使用“穴位敷贴”作为关键词也同样找不到任何实验研究。

在知网上能检索的有关三伏贴的第一篇论文就是2004年一篇临床使用观察。

也就是说,三伏贴没有任何现代生物医学的原理可讲。

三伏贴的博大精深

三伏贴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也同样应该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医原理吧。

很遗憾,任是翻烂各种中医典籍都难觅三伏贴芳踪。

当然,有人说了,三伏贴只是民间俗称,就是中医的天灸,属于灸法中药物灸的一种。

嗯,“天灸”还的确颇有些“博大精深”,。

最早的记录见于南北朝时期梁宗懔(约501~565)编撰的《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

细心的人士会说,这不对啊,用朱水(朱砂水)在额头上点一个红点,很是眼熟啊,这不是民间常用于儿童或女人的化妆方法吗。

在今天,我们最常在电视剧里看到,一般是美女特别是妖冶美女的标配啊。

而且,用来预防疾病(厌疾)也没有三伏贴所谓敷贴穴位,而是点在额头,这分明是古代一种显见的巫术。

即使到明代编撰的《说郛》引用《潜居录》所言称可以预防百病:“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筯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也仅仅是说“点身上”,也没有涉及任何穴位的说法。

而最接近今天三伏贴的记载是晚近清朝的《张氏医通》,其卷四 《 诸气门下》中记载使用以白芥子为主的膏药在夏天三伏灸肺俞穴来治疗冬天发作的哮喘(冷哮),被称为“白芥子涂法”:

“冷哮灸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mào)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原理是什么?

只字未提,只是两片嘴皮上下一碰,“病根去矣”。

果然博大精深。

白芥子天灸的现代医学解读

所谓三伏贴的“白芥子涂法”为什么能忽悠到人?

《张氏医通》早已给出答案,秘密就在于“涂后麻瞀疼痛”,就是说对服帖部位皮肤具有明显的刺激,可以产生麻木和疼痛的感觉,甚至还能发红、起水泡甚至溃烂,跟艾灸之类的火灸的效应极其相似。

在坚定的神秘主义者中医支持者来说,既然艾灸有效,“白芥子涂法”三伏贴也可以刺激出艾灸一样的反应,三伏贴也自然应该有效。

在讲究分子机制的生物医学来说,“白芥子涂法”为什么会起水泡呢?

这是由于白芥子中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与身体外周初级感觉神经末梢的伤害性受体TRPA1结合,

就跟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激活TRPV1受体一样,除了可以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产生疼痛感觉外,初级伤害***觉神经元还会产生系列神经肽从神经末梢释放,这些神经肽,比如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缓激肽等,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管渗透性,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在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称神经源性炎症。

也就是说,芥子油跟辣椒油一样可以通过激活伤害性受体产生局部的化学烧伤。

所不同的是,TRPV1和TRPA1虽然也都是温度感受受体,但TRPV1感受的是高于42℃的伤害性热,而TRPA1感受的是低于17℃的伤害性冷。

因此,辣椒素抹在皮肤上产生热辣辣的热痛觉,而芥子油抹在皮肤上产生的是一种麻瞀(mào)不仁的冷痛。

这也就是《张氏医通》中“白芥子涂法”,即今天的三伏贴会产生“涂后麻瞀(mào)疼痛”的效果,有的甚至产生水泡溃烂,看上去跟艾灸一样“有效”的秘密。

实际上,TRPV1和TRPA1等被称为瞬时离子通道受体的受体的配体并不具有特异性,可以接受多种刺激,比如,物理机械性、化学性和冷热温度性等数以百计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和反应。

比如,另一种经常被用于“天灸”的物质,大蒜,就更加有趣,大蒜油含有既可以激活TRPV1,又可以激活TRPA1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产生“冷热交加”的疼痛感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4.1.2条列举的“刺激发泡类药物”包括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称“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从科学原理上讲不外乎含有可以引发神经源性炎症的具有潜在伤害性的物质,所谓“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都是跟芥子油、辣椒油、大蒜油一样刺激产生的局部化学烧伤,至于“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那只能属于中医博大精深的意淫。

穴位贴敷贴 “冬病夏治”,有哪些疾病适合贴三伏贴?

3、三伏贴究竟有没有实际作用?为什么?

三伏贴管不管用,首先你要先去了解三伏贴。

三伏贴也就是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贴,每年三伏天的第一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的穴位,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与功用:三伏贴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

再接着去了解为什么在三伏天贴?

每年三伏天是全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溫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外用膏剂,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可扶助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阴寒,达到治疗、调养和预防春、秋、冬三季容易发作或与气候变化,寒冷因素相关的疾病。

所以说贴三伏贴还是有用的,当然贴三伏贴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

2、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灼热、疼痛的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贴敷期间忌酒,禁食生冷、辛辣、海鲜、羊肉、牛肉、鸭、鹅、花生等发物。

另附上今年的三伏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