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admin天气2023-11-25 19:16:04260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显然已经不可调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老牌帝国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不断激化。

在德、英、法、俄、意、美、奥匈、奥斯曼等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了一场世界级的帝国主义战争。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市,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时隔一个月后,即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萨拉热窝枪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自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至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历时4年3月有余。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属协约国阵营,而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则属同盟国阵营,战争过程主要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一战是除了二战以外,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先后有33国15亿人口卷入,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500-4 000公里。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交战双方直接战争费用约为1863亿余美元。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3日于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内容推送,欢迎关注本文作者。

世界大战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2、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只有三十年,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准确来说,一战和二战只隔了20年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一批帝国都给干趴下了。陨落的帝国主要有4个。其中主要下台的君主有:

第一,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二世。第二,奥匈帝国的皇帝卡尔一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1916年突然去世)。第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第四,俄罗斯帝国的皇帝尼古拉二世。

这四位都是昔日欧洲大陆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一战直接终结了这几位的政治前途。此后列强开始重新制定世界格局,三件大事最终导致了20年后二战的爆发。

第一件事: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其实这是一场列强瓜分弱者的会议,压根不具备任何公平性可言。第二件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几乎把列强们的利益放大到了极点。第三件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使得列强急切地需要转型才能摆脱这一危局。德国选择了战争,美国选择了卖军火。

也正是因为这三件事,使得不到20年后,爆发了二战。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一、巴黎和会产生了多少矛盾?

第一,中日之间的矛盾。

1919年,是个敏感的时间,因为中国的五四运动就是在这一年爆发的。为啥爆发五四运动?因为当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不顾中国的利益,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这之前,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学习了大量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所以不少中国留学生愿意到他们那边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日的关系相当友好。

可是在这之后,中国人认清了日本的真面目,他们就是一头狼,而且胃口还不小。不光觊觎中国的山东,还觊觎中国的东北。所以这次巴黎和会,直接将中日关系降低到了冰点。

第二,德国新政府觉得很委屈。

德国作为战败国,其实也没啥不合理可言的,任人宰割是其最终的结局。可问题是,列强们对德国的限制还不如把德国给灭了。

要求一: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被剥夺,由列强们瓜分。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同时作为赔偿,德国萨尔区的煤矿权益归法国。要求二:德国本土地盘遭到瓜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被分为三个占领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此外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不准德国人设防。要求三:德国只能拥有10万陆军和1.5万海军,不允许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主力舰、潜艇、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德国统统不能拥有!要求四:赔款!具体多少钱呢?能把人给吓傻了,英法美合起伙来商量了一下,需要德国赔偿1320亿德国马克,相当于当时的330亿美元。就算把税收到99年后,恐怕也赔不起吧?

这么多苛刻的要求摆在这里,你说德国签不签字?签字就是卖国,不签字就继续打,早晚把德国给打光了。

最终,德国的新政府选择了服软,签订了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但是德国人会乖乖罢休吗?显然并不会,这就是引起二战的重要原因。那么好了,第一个法西斯国家枕戈待旦。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福熙元帅似乎也觉得有点过分了,所以叹了口气表示: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罢了。

二、华盛顿会议,其实就是对日本的审判。

或许由于一战中,日本没起到多大作用,又或许是因为日本外交官的英语不好,所以他们在参加巴黎和会的时候总是很沉默,没有涉及到他们利益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插嘴,因此被列强们称之为沉默的东方国家。

可是这个国家的野心并不小,在巴黎和会过后,各国列强都在进行海上霸权的争夺战。英法美日是其中最牛的几个。

美国扬言,五年内造137艘军舰,组建出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英国作为老牌海军国家,直接宣布宁可花光所有钱,也要保证海军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优势!没办法,英国是岛国,海军是他们唯一的优势。日本直接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也就是打造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拥有8艘主力舰,而且每隔8年更新一次。法国和意大利也不甘示弱,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海军舰队。

这么一来全世界的列强可都进入了军备竞赛的阶段,可财政一旦花在了海军上,那国内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搞了一阵子以后,大家都熬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会议召开了。会议的结果是什么呢?仔细看看几个条款就知道为啥日本人会崩溃了。

第一,规定了英美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比分别是:5∶5∶3.∶1.75∶1.75。具体来说英美两国可以达到52.5万吨,而日本只有31.5万吨,法国和意大利更惨,只有17.5万吨。第二,大家的主力舰排水量,都不准超过3.5万吨!第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也有限制。英美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各6万吨。

这几个条款,直接把日本海军的未来给限定死了。不管日本怎么发展,都不能超过英美,否则人家就要来收拾你!你说这是不是对日本的审判?

都说英国是老牌海军国家,实际上日本也是靠海军发家致富的,他们也是岛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一场海战为其赢得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直接把日本从穷困小国变成了大国列强。

尝到甜头的日本,此后积极发展海军力量,所以他们到了一战后的海军规模早就超过了华盛顿会议所限制的额度,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得把多余的军舰都给当废铁卖了!因此日本觉得受到了欺负,第二个法西斯国家积极备战。

三、1929年的经济危机,成了关键因素。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采取的手段就是转移矛盾。自己的风险转嫁出去以后,就不再是风险了。

他们虽然没什么殖民地,但是市场很大。比如说加拿大、南美洲,都是他们的风险转移阵地。可是德国呢?他们的殖民地都丢了,没有风险转移的阵地。只有靠一场战争才能保证矛盾的输出。

因此在1929年以后,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新领袖,带着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与此同时日本则打算把风险转移到中国来,所以在1931年开始对东三省下手。

总结: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手段之一。

三件大事,诱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让德国很不爽。华盛顿会议,让日本很憋屈。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继续转移矛盾。这么一来,只有靠战争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了。

:《一战战史》、《二战战史》

世界大战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3、一战为什么打起来,二战为什么打起来,一二战间隔多少年?

严格说,历史上只有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只是一战的延续。中间有20年的休战期。

一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教材总结的很好。

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

啥叫“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种情况今天都存在。

比如说日本和德国。这俩就有经济地位,可它们没有政治地位。

在国际上,美中英法俄,说话有分量。尤其是在联合国安理会。

德国和日本?两个政治矮子罢了。

所有国际重要政治议题,这俩都说不上话。

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明显不匹配,德国人和日本人能忍?

表面上看,德国人和日本人,都能忍。可是从德国联手法国,频频干涉欧盟事务,意图稀释法国的政治影响力。以及日本频频修改和平宪法,意图在国际上凸显影响力来看。

这俩二战战败国,都藏不住野心,都不能忍受现有的国际政治地位。

试想,就连今天已经“改过自新”的德国人都无法忍受政治矮子的现状。

当年的德国人能忍受吗?

肯定是不能的。

一战前,德国的工业实力碾压法俄,也高于英国。

可德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却不如英法俄。

在政治上被打压了,该怎么办?

别无他法,只能是挑战传统列强,进一步打破旧有的国际秩序了。

那么,德国应该先挑战谁呢?

肯定是法国了。由于普法战争,德国和法国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至于英、俄,暂不在德国的挑战名单内。

一开始,俾斯麦是这样设想的,也是这么操作的。对英国,俾斯麦强调,德国无异搞殖民扩张。其言外之意,就是德国无意挑战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对沙俄,俾斯麦是极力拉拢。按照他最早的设想,德俄奥,组成三皇同盟。三家共同对付法国,然后伺机而动,干掉英国。完成中东欧对西欧的逆袭。

即便沙俄不稀罕与德国联手,在俾斯麦看来也不要紧。

只要沙俄不与法国联手,不致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俾斯麦也可以接受。

但不想,俾斯麦的计划,随着德皇威廉二世的继位,全泡汤了。

这位威廉二世,脑子有坑。他明知道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明知道英国防着德国,却总是三番四次启动舆论机器,在各种国际场合频频找英国的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碰瓷。

比如布尔战争时,德国不仅为布尔人提供军事支持。威廉二世还公然宣称:德意志民族欣赏蔚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他如此发声,是说给谁听的?无非就是说给德国人听的。

这种碰瓷,一两次,英国人可能不在意。但碰瓷次数多了,英国也烦了。

威廉二世要干什么?该不会,他是想煽动德国人的情绪,要掀盖子了吧?

于是,英国的舆论机器也启动。德国与英法人民之间的仇恨种子,也就这样种下了。

另一方面,对沙俄,威廉二世也与俄皇尼古拉二世交恶。

交恶的结果就是德国与奥匈结盟,并与沙俄的矛盾激化。

而激化的结果,最终也就演变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三国以一种防御同盟的方式,对德国进行了包围。

当然,挑衅归挑衅。

德国频频挑衅英法俄,不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一定会爆发。

实际上,从事后披露的资料来看。一战的几个主要参战国,当时都没有完成战争准备。

德国一直到1915年都没有完成准备。以致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因粮食储备不足,有三十万德国人饿死。

法国也一样,战争开始数周后,前线兵力仍然严重不足,居然还要从巴黎征用出租车送兵源到前线。

沙俄最寒碜,一直到十月革命时,都没有完成战争准备。以致当时仍然有俄军士兵拿着冷兵器在战场上与德军作战。

因此,其实一战在1914年爆发,也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导致一战在1914年偶然爆发的原因,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随着萨拉热窝一声枪响。

奥匈与沙俄的矛盾,再也掩盖不住了。

同年7月28日,奥匈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如果当时威廉二世不支持奥匈,可能一战暂时还打不起来。但脑子有包的威廉二世竟然表示无条件支持。

眼见奥匈要插足巴尔干半岛,沙俄出于利益需要,也于三天后,对奥匈宣战。

奥匈与沙俄相互宣战后,威廉二世以为宣战只是做做样子,就也没太当回事。

但不想,奥匈居然真的出兵了。

奥匈这一出兵,德国蒙了,牛皮吹了,不能不算数吧。于是,德国也开始动员。

眼见德奥纷纷启动战争形态,沙俄急忙向英法求助。否则它一家单挑德奥,而英法不提供帮助,它可能会被德国捶出翔来。

听说沙俄向英法求援,德国担心英法会派兵参战,便致电法国,询问法国意图。

结果法国回电声称:“见机行事”。

收到回电后,德国很不满。

为啥不满呢?道理很简单,法国想让德奥俄三国互掐,它坐收渔翁之利,借机报普法战争的血海深仇。

德国一看法国不怀好意,于是威廉二世就在没有做好跟法国决战的情况下,决定向法国先宣战。先下手为强,做掉法国,避免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局面。

但是因突袭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需要经过比利时,而比利时又不对德军让道。所以德国便在对法国宣战的同时,对比利时也进行宣战,继而发动了对比利时的突袭。

比利时挨打,英国怒了。

因为英国在比利时有大量的投资。并且德国如果赢了法国,德国就真的牛叉了,英国也可能镇不住德国了。

于是英国就以德国打比利时为借口,拉拢法国向德国宣战。

至此,一战正式全面开打。具体的宣战关系如下:

德国和奥匈与沙俄和塞尔维亚相互宣战;

德国对法国和比利时宣战;

法国、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

从这个宣战可以看出:一战其实就是列强在政治经济不平衡的背景下,把一场区域争端玩脱了的表现。德国并不是发起国。虽然它的责任很大,但一定要找责任人的话,当时所的参战国,都要为战争爆发负责。

一战的战争过程就不细说了。

战争开始之初,各国士兵都斗志昂扬。为了民族前途,为了国家荣誉,冲啊!

不过到了一战后期,参战各国的老百姓,愈发的感觉,自己被统治者欺骗了。

为什么要打世界大战?

德国人和俄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真有那么大的矛盾吗?

统治者说,如果我们不能打赢战争,那我们民族就走入深渊,将会抬不起头。

可现在战争还没结束,普通老百姓就已经走入深渊了!很多人已经没脑袋了。

于是到了1917年,大部分欧洲人都已经搞明白了——要么推翻本国政府,要么死。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起义,瞬间席卷欧洲各国。当时不只前线发生兵变,后方也陷入混乱。

英法的社会底子相对好一些,依靠各种措施死撑到了战争结束。

根基最不稳的沙俄,最先崩溃,并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十月革命。

一直以纪律自夸的德国多撑了一年,但也在1918年底,发生起义,最终导致投降。

德国投降后,奥匈、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也纷纷投降。故而,一战最终以同盟国的投降而结束。

投降之初,德国人并没有当回事。对于当时的德国人而言,技不如人,甘拜下风。要想一雪前耻,等下次机会呗。

可是,事情的结局让德国人始料不及。

本来早年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内战。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混战。

各势力领导人,都是相互的姻亲关系。上层人物经常在一起打麻将,下面的士兵相互朝天开开枪,眼看打不过,就认怂。等下次再一雪前耻。

赢家赢了也就是一笑。战争打完就完了,两家领导人接着在一起吃饭喝酒吹牛皮。不会往死里整对方。

但是一战后,英法主导的巴黎和会,却不是这么回事。法国在会议期间,极力主张彻底肢解德国。

虽然英美不同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被肢解。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没什么区别。

其实,如果真按法国的要求来,彻底把德国肢解掉,把德国整成农业国,彻底把德国拍成渣渣。可能历史上就没二战了。

但英美是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锅。担心德国被肢解后,法国在欧洲一家独大,故意搞什么欧陆战略平衡策略。在没把德国弄死的情况下,又让德国人在战后,还是承担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争惩罚。(当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开出的赔款,法国只用三年就还清了。而一战后,英法开出的赔款,就算把全德国卖了也还不清)

于是,德国人就都不干了。对《凡尔赛条约》恨之入骨。

希特勒为什么在1923年就能搞出著名的啤酒馆暴动?

说白了,就是德国人不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矛盾种子,因为《凡尔赛条约》,深深的扎在了德国人的心里。

当时的德国即便没有希特勒,也会有“东特勒”出来煽动民意,勾起德国人对英法的复仇之火。

而这正是德国发动二战的核心原因。

至于说什么在纳粹统治下,德国经济发展不良性,偏科于军事,导致被迫对外扩张。那不过是次要原因。

难道当时德国经济良性发展,德国人就不复仇了?不可能的。

要知道,当时的德国根本做不到像现在这种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力。无论当时的德国怎么发展经济,结果都是如一战前那样,到了一定程度就陷入瓶颈,继而通过武力,解决瓶颈问题。

除了德国外,意大利在一战期间反水,跳槽到协约国一方,赢得了战争。

但英法瞧不起它,认为它没贡献,在巴黎和会上对其打压。导致《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意大利民怨沸腾。短短两年,就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后来德国也纳粹化,这俩法西斯国家是一拍即合,然后又拉上日本,组成轴心国,对瞧不起他们的老牌列强发动挑战,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说到日本,不得不提一下。

二战前的日本,绝对是奇葩。

它是一战受益国,凭借一战,它成功获得老牌列强承认,也跻身为列强。

虽然只是列强末流,但也是列强。

然而当时的日本政府,搞经济是真不行。

一战后的头十年,日本经济是一塌糊涂。

到了1920年代末,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经济直接雪崩。

国内经济搞不上去,阶级矛盾严重。为了转移矛盾,日本军方默认下克上行为,鼓励对外发动对中国的侵略。

而正是对中国的侵略,导致日本军方愈发不受政府控制,在没有搞定中国的同时,还不满足,又挑衅英美。以致最终战败,搞成了今天的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

总的来说,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

这场战争是必然会爆发的。

只是在1914年爆发,让人觉得很偶然。

按照当时欧洲各国的备战情况,一战爆发的时间应该要延后几年才合理。

至于二战,纯粹就是一战的延续。

二战后,英法殖民体系的崩塌,沦落为美国的附庸。正是它们在一战后,没有干脆利落的处理德国,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