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民间风俗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有什么习俗?

admin天气2023-12-17 10:01:351000

1、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有什么习俗?

小年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

在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大扫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

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婚嫁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小年的民间风俗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有什么习俗?

2、小年都有什么习俗?

小年的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按照我国北方风俗这一天叫“小年”。民间,小年的习俗有很多。简单总结一下,有下面几种:

1、除 尘 迎 新

在众多小年习俗中,除尘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这种习俗是对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因为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老人和孩子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进入相对薄弱阶段。此时,室内空气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开窗能达到这种目的外,清扫卫生是另一个重要手段。

2、 祭 拜 灶 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3、 巧 剪 窗 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专家称,剪纸是一种难得的精细运动。

4、 喜 吃 灶 糖

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5、送 行 饺 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6、 沐 浴 理 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如果洗澡时有针对性地多花点心思,不仅能赶走身体的小毛病,还可以起到越洗越健康的功效。

(网络素材)

小年的民间风俗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有什么习俗?

3、小年你那里有哪些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甚至每个家族也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在我的小时候被称为灶王爷的生日,这一天要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是祭灶日。相传这一天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要上天到玉皇大帝那去述职,他们不但掌管着一家的饮食,更掌握着一家的福祸,这一天要把挂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在灶火堂烧掉,让他顺着烟囱上天。再把新“请”来的灶王爷的像挂上。

这一天也要蒸年糕,我小时候都是用自己家种的黄米面,在放上自家的大枣。年糕涂在要烧掉的灶王爷嘴上,让他上天之后多说好话少说坏话,让一家人来年能趋福避祸。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灶神也是在民间祭祀的最早最多的一位大神。传说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中国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我小时候,几乎家家都供有灶神。一般都供在灶台附近,常备清水饮食供奉。每逢家里做了好吃的家里人都不能动筷子,先要给灶王爷供上才能自己享用。

你的家乡在小年有哪些风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