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天气 农村俗语“盐罐发卤,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admin天气2023-12-15 17:46:35490

1、农村俗语“盐罐发卤,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以前没有天气预报,人们人们在预测未来天气的时候,都会观察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来预测未来的天气,老祖宗根据多年的观察经验,总结成一个个的俗语流传到现在,比如“盐罐发卤,大雨如注”这句俗语,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在解释这句俗语之前先来说一个我遇到的小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所以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便学会了做饭。有一次炒菜要放盐的时候,发现盐罐里有很多小水珠,当时还以为不小心将水洒在盐罐上,但是看了看盐罐里面的食盐却很干燥,因为怕菜糊掉便匆忙放了一些食盐,但是盐罐外面的小水珠却让我一直不能忘掉。当妈妈下班回来以后,我便问了妈妈这个问题,妈妈说可能过几天要下雨,当时还以为妈妈逗我玩,没想到过了一两天居然真的下雨了。

原来在下雨前空气会变得很潮湿,虽然人不会感觉到,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却能灵敏的感受到。因为下雨天空气会很潮湿,盐罐里面的盐则会渗出水珠,所以盐罐里的水珠并不是盐罐渗透出来的,而是由里边的盐渗透出来的水珠。在很多地方也有“盐罐出汗,房湿路烂”的说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动物都可以提前预测到下雨,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燕子在下雨前会低飞,蚂蚁会搬家,鱼的脑袋会伸出头来透气等等,你还知道哪些事情可以预测到下雨,欢迎补充。

响水天气 农村俗语“盐罐发卤,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2、农村俗语:“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是什么意思?

情系三农,情系民生,希望我的回答会给你们有所帮助。

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是什么意思?

冬至就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一天,从这天开始每天的日照一天要比一天长,从而就有了短到冬至,长到夏至的说法。为什么叫冬至不下雨,来年要反春?

现在我用大自然现象告诉大家:冬至节那一天如果不下雨是晴天,说明那一年的冬天基本上是是晴天,也许是冬干旱年,无雪少霜,全冬天都非常温暖,交春早,冬天就像春天一样,所以有叫反春的说法。今年的冬至也就是今天,没太阳还下了雨,说明今年的冬天雨雪天气多非常冷,请大家做好防冻准备,说不定在小寒,大寒之间有大暴雪,或者是常常下冻雨非常冷。

响水天气 农村俗语“盐罐发卤,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3、农村老话:“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说的是什么道理?有什么依据?

农村老话“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说的是什么道理?有什么依据?

农村老话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虽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对具体某个地方的农耕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历史弥久的农村,二十四节气一直贯穿着农村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农业谚语类,更是让农民视若律法。其实说“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冬至和来年百果生长发育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也不好说。有没有科学道理?也说不准。不过有个大概率的问题,虽说以前农民不懂统计学,但经验总结还是有的,会从中发现出来一些规律来。那么“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就说的过去了,是经验之谈。

研究很多的有关农谚,就发现其中有很多说法是自相矛盾的。不过仔细想想,也不矛盾,因为农谚具有地区性,适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我隐隐觉得,“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不适用于北方,说白了还是概率问题,北方也行吧。

回到话题。其实这里说的意思,是从冬至节气的意义上来说的。冬至无雨一冬晴也是具有此意。按照古人的说法,“冬至一阳生”。在冬至到来的时候,就孕育着春天。古人认为冬至是春之母,因此古人说“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和夏至是一年当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节气,一个孕育春天的希望,春暖花开,一个是结果满枝头的季节。因此,冬至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是农作物包括庄稼和果木生长发育链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说白了,冬至就是以后百果生长的原动力。植物的生长发育,除了水分,肥料,然后就是温度,积温是农作物来年能量的来源。冬至无雨一冬晴,果农也好为果树施肥冬耕,剪枝扶壮。来年树型好了,自然有利于果子的生长发育。

冬至不下雨天晴,不代表数九天不冷,不下雨雪。这样的话对农作物和果木也不好,来年吃虫害多,农民更累。因此,“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也要看整体天气情况,风调雨顺自然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