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乞巧的意思 七夕节是怀念牛郎织女的一种传说,多少人知道七夕节的含意吗?

admin天气2023-12-12 11:26:35730

1、七夕节是怀念牛郎织女的一种传说,多少人知道七夕节的含意吗?

农历七月从初一到十五俗称"鬼节”,七月初一开鬼门关到七月十五关鬼门在这半个月当中一切鬼魅都会在大阳落山以后至鸡叫三遍都是它们活动的时间。七月初七为头七是为去年死之人烧新衣的日子(也就是烧纸钱)。烧新衣很讲究,纸屋、纸家具、纸衣裤等等一切生者应有的都要在这一天烧给死者,亲戚朋友在这天也会送上红包过来吃酒。据说在这不夜里躲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鬼说话。当然这天也是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在几十年前人们注重的是鬼节和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很少有人会谈到鹊桥会,所谓的情人节也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七夕节乞巧的意思 七夕节是怀念牛郎织女的一种传说,多少人知道七夕节的含意吗?

2、七夕节,你知道它的原来吗?其中含义是什么?

感谢邀请。

如今有不少人都把七夕当作情人节,这一方面是因为商家受利益驱动所采取地低俗的商业炒作,另一方面也与有人不清楚这一传统的节日的历史有关。其实,七夕是女孩子的盛大节日,而并非男人和女人都要参与的情人节。虽然与“三八妇女节”有些类似,但是“三八妇女节”是所有女人的节日,而七夕只是女孩子,也就是未婚青年的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我国广大的汉族人民便迎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毋庸置疑,七夕节其实只是女人的节日。 七夕最早的时候叫做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著名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也说:“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对于七夕,《开元天宝遗事》中也有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代女子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追根溯源,七夕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即便是夜晚看牵牛织女星,也是女孩子的专利。在晴空万里的七夕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于是,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多情的女孩子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秋夕》诗无疑是七夕夜晚女孩子们观看牵牛织女星的生动写照。 至于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三首《乞巧歌》,无疑也是女孩子七夕乞巧的历史佐证:其一,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其二,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其三,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而唐代著名诗人罗隐的一首《七夕》,更是把一个未婚女子亟盼婚姻佳期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令天下女子感同身受一斑:“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由此可见,七夕从古至今其实就是女孩子的盛大节日,并非是什么情人节。但是,近几年来,七夕,也就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日子,却似乎被打造成为了“中国情人节”,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商家为七夕节打理的浓厚气氛,七夕情人礼物、七夕情人晚餐、七夕相亲会、七夕相亲游„„这种低俗的商业炒作不仅侮辱了七夕这个女孩子独享的浪漫节日,同时也亵渎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

七夕节乞巧的意思 七夕节是怀念牛郎织女的一种传说,多少人知道七夕节的含意吗?

3、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七夕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有着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等七夕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