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意义 马上清明节了,你们对清明节的意义了解吗?

admin天气2023-12-05 11:21:351290

1、马上清明节了,你们对清明节的意义了解吗?

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亲近大自然,“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这是清明节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

中国诸多的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

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

清明节后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生机勃发。

人们借这一节日植树,蹴鞠,放风筝,“插柳留春”,“踏青”郊游……,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从大自然中的植被,到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荡涤掉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

传统节日作为“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的时空文化节点,是民众集体智慧与生命意识的物化结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进程中,它集中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信仰、文化伦理与审美追求。文化传承性与娱乐性是传统节日的核心要素,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生命信息,在清明节这样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中,集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样式。

二,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缅怀逝者,激发生者:凝心聚力,报效家邦。——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是通过思亲溯源、崇先报本、尊祖敬宗,以沟通亲情,凝聚子孙的向心力的生命繁衍仪式。

它不仅是祈求祖先保佑,福荫子孙。也是追思祖先,勉励后人。

远在他乡甚至远在异国的人,不远千里万里,回乡祭祖。表现了情系家邦,不忘桑梓和祖宗的虔敬情怀。

慎终追远,光大家族的信仰理念,是忠于民族,报效祖国的基础。

家国观念代表了中华民族朴素的爱国主义。历史上,家国情怀对民族救亡、抵御外敌、巩固统治、稳定政局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激发着我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必须着重指出,这里所说的家国观念与封建社会的“家国同构”不是一回事。

当今社会,由家国观念催生的爱国情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成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

清明节的意义 马上清明节了,你们对清明节的意义了解吗?

2、清明节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这得说说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其实,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现在已经把它合二为一清明节。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今年4月4日为清明节。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万物“吐故纳新”,对万事万物都体现有阴转阳的变化,因此,做为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意义重大。

作为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礼俗,其来源与古代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清明节有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祀。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北方中原一带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历史亦悠久,周代即有,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节突然销声匿迹,因上巳、清明、寒食三节日期相近。

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我国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放假三天。

有关清明的诗词很多,现摘录如下: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这最著名的一篇。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1、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5、《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文章内容及图片有部分来自网络,若侵权可删除,一并致谢。

清明节的意义 马上清明节了,你们对清明节的意义了解吗?

3、今年的清明节,有什么重大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而今年的清明节意义非凡。

2020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不一样的清明,清明节在我们国家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祭祖节,扫墓节,等等。民间在这个节日都会祭祖,扫墓成为一种固定风俗。

但是今年的清明节,既是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日子,更是纪念在疫情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和在这次疫情中牺牲的中国人民。为此我们国家都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降下了半旗,国家领导人也向死难者致以沉痛的哀悼!

同时,今年的清明节,也向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牺牲的英雄致以祟高的问候和沉痛的哀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告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