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头鱼 查干湖最大的鱼王有多少斤?

admin天气2023-12-03 19:11:351990

1、查干湖最大的鱼王有多少斤?

每年的冬至到春节前,查干湖的冬捕都会赚足人们的眼球,因为像这种比较原始的捕鱼方式在当下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尤其是在起网时看到一大网活蹦乱跳的鱼,这场面也着实让人觉得震撼。不过,对于查干湖捕鱼,许多小伙伴也有疑问,最常见的无非就是两个:查干湖最大的鱼有多大?为何年年冬捕还有如此多的鱼?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两个小伙伴们感兴趣的问题。

古老的查干湖捕鱼

查干湖位于我国吉林省松原市郭尔罗斯县西北部,霍林河的末端,最大湖水面积42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4米,湖周长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亿立方米,是东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大的天然湖泊里面必然有大量的鱼类,因此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是附近人们鱼类的主要来源地。

查干湖里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有15科68种不同的鱼类,主要以鳙鱼、鲢鱼以及鲤鱼为主,查干湖捕鱼早在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960年-1368年),当时蒙古族人用传统的渔网捕鱼方法总是能够在冬天万物被冰雪覆盖下获得新鲜的鱼类。

于是,冬捕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了,时至今日,查干湖的冬捕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捕鱼方式,每年的12月中旬开始,查干湖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此时鱼把头就带领200多名渔民出发了。

到达查干湖后,渔民会分成4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寻找合适的捕鱼点,然后体力活就开始了,鱼把头会根据经验先在冰面上打一个冰洞,然后以冰洞为中心,每隔15米打一个洞,这些洞的作用就是导网用的,打完洞之后,渔民再用穿针引线的方式将渔网在这一区域围成一个圆。

值得一提的是冬捕的网长度可达2000米,所以靠人是拉不动的,此时一个跟磨盘一样的绞盘就派上用场了,将渔网套在绞盘上,然后三匹健壮的马拉动绞盘,网就被拉过来了,如此往复,直到渔网围城一个圆形,下网就结束了。

下网结束后,就是收网了,收网时除了用马匹来拉外,冬捕的渔民也会参与,在马拉人拽下,大网慢慢地被拉出冰洞,然后一条条鲜活的野生鱼就出现了,此时的场面是最热闹的。

查干湖冬捕中最值钱的鱼有两条,一条是最大的个体,也就是鱼王,一条是头鱼,也就是最先被拉上来的鱼,头鱼每年都有人出高价买入,而且价格也是年年攀升,比如2008年时的头鱼卖出了11099元,但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就卖出了68888元的高价,翻了6倍不止,到了2014年,头鱼更是卖出了349999元的价格,到了2018年就变成了999999元。

查干湖鱼王

除了头鱼外,最受人关注的就是鱼王了,早在2007年,查干湖冬捕时拉长一条大青鱼来,经过测量它的体长为1.25米,体重为78斤,成功的超越了之前的鱼王,成为的新的鱼王,而且这条青鱼还是头鱼,这双重身份,让它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不过,这个记录在2016年被打破了,当时查干湖捕鱼时渔网拉上来一条重达50公斤的鲤鱼,这不仅仅是在查干湖,放眼我们所有的水体内50公斤的鲤鱼也是凤毛麟角了,于是,它成为了鱼王,被人以85万元的高价买下。

年年冬捕,鱼是哪来的?

许多人对查干湖冬捕中的鱼来源提出了质疑,其实也难怪,因为查干湖冬捕每年的捕捞量至少在几十万公斤以上,比如2017年查干湖捕鱼第一天就拉上来了60万公斤的鱼,2018年的第一网也拉上来了42万公斤的鱼,平均单网捕捞量在10万公斤以上(一共四张大网)。

而且查干湖冬捕的鱼个体都比较的均匀,于是,一些人认为查干湖冬捕的鱼其实是人放生的“洗澡鱼”,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和赚足眼球。

但其实,查干湖的鱼并不是什么洗澡鱼,而是野生鱼,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查干湖的鱼类资源本来就非常的丰富,毕竟查干湖可是东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其次,由于查干湖每年冬捕的习俗,当地对查干湖的生态保护是非常好的,杜绝了污染和破坏,给鱼类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

第三,补充。查干湖并不是死水湖,它原本就是霍林河的末端,所以霍林河本身就是作为鱼类补充存在的,其次,早在1976年,当地政府就将松花江引入了查干湖,这样松花江也成为了查干湖的鱼类补充来源之一。

再加上当地政府从1992年开始,每年4月和10月份的两次投放鱼苗,使得查干湖中的鱼类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第四,捕大留小,我们看到查干湖冬捕的鱼类个头都差不多,原因就是补大留小,在多年前,查干湖冬捕的渔网空隙就由原本的1寸,改为了6寸,这样就确保了幼鱼尽可能的不被捕捞上来,而且即使网里有小个体的鱼,它们也会被放生回查干湖里。

第五:冬捕。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为何是冬捕,而不是其他季节呢?毕竟即便水面不结冰,人们也可以用大船拉网的方式进行捕捞。原因就在繁殖上,查干湖中多数的鱼类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7月,而冬捕通常是在12月中下旬开始,这样既不会破坏鱼类正常的繁殖,又给了小鱼足够的生长时间,不会因为误捕而死亡。

总结

查干湖在以前冬捕时,可能会有很大的鱼,但是如今太大的鱼很少见了,毕竟查干湖内的鱼都是野生鱼,每年的捕捞使得许多大个体都被捕捞上来了,所以,已知的最大的鱼王体重有100斤。

至于查干湖里面的鱼其实没有什么好怀疑的,毕竟年捕捞量的限制,鱼类的补充,生态的保护以及捕大留小的捕鱼方式,都使得这里的鱼类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查干湖头鱼 查干湖最大的鱼王有多少斤?

2、查干湖冬捕,那些花高价拍卖到头鱼的人会怎么处置头鱼?

来答一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我也很好奇。这条象征吉祥的头鱼,都去哪了呢?

这样的报道不是很多,曾经看到过一个企业拍卖完之后,然后员工们吃了。2005年的头鱼是39斤、788888元,就被酱炖了。然后该集团的人纷纷与头鱼合影沾沾喜气。然后他们60多人办了庆功宴,找了一个饭店,就分着吃了。被问是啥感觉,他们说吃一口值千元,挺香!

新年之前分一口头鱼,大家都为新年添一点好运。2016年头鱼拍了85万元,被某电商APP拍得,他们的做法也挺有意思,搞了一个现场活动,邀请了多位名厨亲手烹饪,美食大咖现场尝鲜,同时将现场打制的鱼丸免费赠送给平台用户尝鲜。

大家认为,查干湖冰下的鱼肉肉质紧密扎实,口感好。而且冬捕都是沿用原始捕鱼工具,没有现代化机械,更是彻底避免了对湖水的污染,鱼的品质非常人保障。

大厨陈义洪说,他做过很多鱼,但没做过这么贵的鱼。平常打制鱼丸要两三个小时,但这次用更简便的快速处理,因为查干湖鱼肉品质好,不会影响到鱼丸的味道。

▲咸柠汁煎焗鱼腩

▲疯狂麻鱼尾

▲糟溜鱼片

▲冬笋竹笙鱼头

(xtm)

查干湖头鱼 查干湖最大的鱼王有多少斤?

3、吉林查干湖冬捕头鱼为何价值几十万?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渔猎),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干湖冬捕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每年的12月底到第二年春节前,是查干湖冬捕的集中时节。因为地理气候的绝佳优势,吉林查干湖传统冬捕已流传千年,自辽代以来,历代辽国皇帝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在此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因着凿冰捕鱼的渔猎活动全由非机械动力完成,“查干湖冬捕”被誉为最后的渔猎部落创造的世界奇观。其“冰湖腾鱼”被命名为吉林八景之一,远近闻名。冬捕的渔民被称为“查干淖尔渔夫”。

为什么查干湖鱼能卖出天价?

一、营养成分及速冻保鲜

首先,查干湖鱼大规模捕捞每年只在冬季一季,这时正是鱼儿脂肪储存量达到最高值的时候。而鱼儿脂肪中含有的ɑ-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其衍生物DHA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增强视力。还与衍生物EPA共同作用,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绿色有机食品

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吉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域面积辽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污染较少。地处北纬45度,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鱼类缓慢成长,且休渔期长,成长条件好过饲养的速成鱼。同时,查干湖鱼场管理较为完善,虽是人工投放鱼苗,但并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更没有投放肥料等化学物质。鱼儿们都是自食其力,以吹入湖中的草籽、水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小虫和浮游微生物等生物为食,属于野生放养鱼。

从这一点上来说,查干湖鱼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人们对这种有机食品确实倍加青睐,不惜高价购买,希望吃得安心,也在情理之中。

三、人为因素

首先是人为控制捕捞期,使鱼的生长周期增长。大规模捕捞仅有每年冬季春节前后,并且捕捞时遵守心口相传的规定使用6寸以上的网眼,基本上都是5年生以上的重达2公斤以上的大鱼,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捕鱼方式,可以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并尽量减少对自然及野生物种的破坏,但其结果是:产鱼量相对较少,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其次是营销策略好。查干湖鱼采用了多种营销方式,最为突出的是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依然沿用古老、具有文化特色且非常壮观的捕捞方式——冬捕,这种方式源自辽金时代,距今已有千年。再配以祭湖祭鱼的仪式,使之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其结果是引起了大家对古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查干湖捕鱼打造成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大批媒体和游客。为查干湖鱼赋予了人文气息,使其不再是简单的食品。

历史渊源:

查干湖冬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称查干湖为圣水母亲湖,主要是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惜湖如命,爱湖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查干湖冬捕)战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  据《辽史》等书籍记载,自辽圣宗开始到天祚帝,每年春节过后,都要携嫔妃群臣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春季的行宫),凿冰取鱼,逐鹰猎雁,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大宴群臣和各部落使节,议政外交,春尽乃还。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誓师伐辽,占领塔虎城和查干湖后,也在这里搞“春剌钵”,重蹈辽的覆辙。

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到过查干湖,在这里行祭湖大礼并把查干湖周边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分封给其二弟哈萨尔。从此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这里,并从初期的崇拜天地,崇拜水和鱼;不吃鱼,到捕鱼,吃鱼,进而一人或几人徒手抓鱼或用刀叉猎鱼到与汉族的大拉网捕鱼方式结合,形成了今天神秘、神奇、神圣的查干湖冬捕。

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灭金国的塔虎城(新泰州)后,向前行军途中,在查干湖东岸山地,一眼望见烟波浩淼的查干湖,顿时心旷神怡,随将九翼大军立足青山头上,行九九礼,祭祀大水泊——查干湖。

查干湖历史上就是天然的渔猎之地,远在辽代就已开始。亮子、大网等渔业发祥最早,亮子远在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近代开始出现,大约在1930年以后。

查干湖方圆几百里。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湖面是平展的明冰,鱼是喜群居的,入网口选准了,有捕不完的鱼;入网口选错了,只是空荡的水。历经无数幸运与无数晦气,使心存“万物有灵”的蒙古族渔民产生多种信仰与禁忌。基于在生存历程中对发明工具的崇拜,冬捕时要搞个企盼吉祥和收获的祭祀捕鱼工具的仪式,因以网为代表,所以叫醒网。经过祭湖、醒网仪式的固定和流传,逐渐民俗化,形成了神奇的冬捕习俗,在查干湖世代传承。

建国后,查干湖成立了渔场,吸收了周边渔民,仍然沿用原始的捕鱼方法,传承着神奇的冬捕习俗,多时一冬常有百趟大网入湖,红网(丰网)时,有的一网竟打出40多万斤鲜鱼,使查干湖冬捕更为壮观。近年来,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性,查干湖的渔民每年捕鱼都控制在200万公斤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