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原文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到底是写给谁的?

admin天气2023-11-26 07:26:501820

1、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到底是写给谁的?

谢谢邀请。

1934年春,新月刊物《学文》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新月女诗人、建筑学者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 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诗人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庆祝儿子梁从诫出生而作。林徽因究竟是因为爱情还是亲情才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在北京政府任高官。1920年夏天,林长民到英国伦敦主持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事务,林徽因与父亲同行,并在伦敦圣玛丽女子学院就读。期间,林长民结识了梁启超的学生、诗人、浙江富家子徐志摩。

徐志摩与林长民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两人甚至互玩情书游戏,徐志摩扮作已婚女士,而林长民则扮作已婚男子。但很快,徐志摩便被林徽因吸引了,她的活泼,她闪电般的灵光,她的文学天赋令徐志摩痴迷若狂。

林徽因对徐志摩是什么态度?她也爱他吗?多年以后,林徽因的终生好友费慰梅在《林徽因与梁思成》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印象里,徽因是被徐志摩的性格、热忱和他对她的狂恋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岁,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得那般世故。她不过是父亲身边的一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未有引起这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子的对等反应。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已经为她选好的婚姻。”

1921年秋,林徽因随父亲返回中国。而一生都在追求美、爱与自由的徐志摩则迅速与原配离婚,林徽因未来的公公、徐志摩老师梁启超对弟子离婚一事提出了警告和不满,徐志摩则以一封长信作答,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信中未有一字提及林徽因。

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留学,学成后结婚,1930年代后定居北平;徐志摩回国任教,结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随即陷入爱河。与陆小曼结婚后,徐志摩又应胡适之邀担任了北大研究教授,京沪两地奔波,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平北总布胡同的家成了徐志摩的落脚之地,林徽因和梁思成待他如上宾,他也经常在梁家过夜,参加梁家的沙龙和聚会。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上海飞往北平,出席林徽因主讲的一场建筑艺术演讲会,不料途中飞机失事遇难。当时林徽因正在机场迎候,飞机逾时未到,她等了又等,直到等来了噩耗。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林徽因和朋友们都办聚会纪念徐志摩。1935年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在《大公报·文艺》发表了一篇悼文,文章最后这样写道:“伤心的仅是那些你最亲热的朋友们和同兴趣的努力者,你不在他们中间的事实,将永远是个不能填补的空虚。”

徐志摩去世几个月后,梁家迎来一个喜事,1932年8月4日,林徽因产下一子,取名“梁从诫”,以纪念梁氏夫妇崇拜的宋代著名工匠李诫。

话题再回到《你是人间四月天》。从这首诗欢快、喜悦的整体格调看来,是表达了作者欣喜、欢乐和期望之情,不像是悼亡之作,极有可能是写给新出生儿子的。多年以后,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明明白白地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以梁思成特有的西方绅士性格来看,他不会说谎。

谢谢阅读。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原文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到底是写给谁的?

2、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写给徐志摩的吗?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这三个男人的名字始终萦绕:其一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其二是诗人徐志摩,其三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这三个男人像三幅画,内容笔法气势皆不同,梁思成沉稳大气如国画,徐志摩浓墨重彩如油画,金岳霖则轻描淡写如工笔画。

其中,最让林徽因躲避不及的是油画气质的诗人徐志摩。1920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她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他们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是浪漫无比的诗人,少女怀春,诗人多情。于是,两颗心在康桥的柔波里怦然而动了。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绿草如茵,清流澄碧,百花吐蕊,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她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爱,可谓匠心独运。

爱如四月天,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的“笑响”将它“点亮”,这一意象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让人调动各个感官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源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柔和恬静。为表现这一特点,诗歌选取的物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云烟”柔和朦胧,是静;“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是动,虽动却恬静安宁。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正说明爱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鲜妍天真。“轻”“娉婷”且“鲜妍”,这已是绝美的风姿,但却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这种美笔墨岂能形容?“你”的爱,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新鲜柔嫩。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色彩,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和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对爱的“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

爱如四月天,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且不留痕迹。  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全面表现了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但诗的魅力不仅在于意境和内容,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形式上,诗歌遵循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韵律和谐多变的音乐美、句式匀称整齐的建筑美和词藻形象丰富的绘画美。诗中重重叠叠的比喻,用词华丽却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更衬托出感情的清新自然。正是这样温润柔美的风格,细腻、深情的女性特征,使得林微因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原文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到底是写给谁的?

3、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跟在后面续写,你会怎么写?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跟在后面续写,你会怎么写?

感谢您的真诚邀请,希望通过我的拙笔来分享这个问题,实属班门弄斧,敬请老师雅正。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续写:很自然的你映入了眼帘很自然的我走进了这个春天你是翩翩起舞的蝶在绿叶间轻轻地跳跃我便是天真烂漫的少年逐着蝶儿的身影完美了一个缺你是恬然优雅的仙子逃离了宫阙放弃了桃园只为红尘的预约恰似与我的遇见该谱一首怎样的曲与你相合该唱一首怎样的歌共你缱绻浅浅的微笑淡淡的忧郁是你绽放的斑斓袅袅娜娜清清浅浅在发丝在眉心在望你的我的眼微笑已成诗静默入画卷你动摇了我对下一个季节的期待再也走不出这个有你的春天你是伴随风儿的歌唱你是枕着泥土的入眠你是离开枝丫的怀抱你是来年更美的再现你是纯白的雪你是灼灼的莲你是暖阳初绽的美好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另附原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

鲜言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